2024 年 03 月 29 日 星期五
新闻搜索:
您当前的位置 : 南海网  >  儋州新闻网  >  儋州新闻

[儋州美丽乡村之二]石屋村昔日“大寨”焕发新魅力(配组图)

南海网 http://www.hinews.cn 时间:2017-12-15 01:09 来源:儋州政务网 作者:

  核心提示

  秋末冬初,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,记者驱车沿着北部湾大道一路北行,车子驶过橡胶林,不多时眼前一片敞亮,一座坐落在郊区绿坡秀水间的村庄映入眼帘,村道整洁通畅,一簇簇乡村特有的绿色令人神清气爽。它曾被国内新闻媒体誉为“海南岛上的大寨”、“南方的大寨”;它曾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“广东学大寨的好榜样”;它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——令人惊叹的“两个100万”,它就是那大镇石屋村。

  

  如今,石屋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,曾经的战天斗地豪情延续为发展特色经济的激情,昔日的老典型再创新的辉煌。

  忆往昔峥嵘岁月

  “北有大寨,南有石屋”,在上世纪60年代,周恩来总理的一句话把山西大寨和海南石屋联系在了一起。大寨“铁姑娘队”队长郭凤莲和石屋大队党支部书记胡松,都曾带领一方百姓战天斗地,改造家乡落后面貌,成为历史的风云人物。

  从1978年开始,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,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大寨和石屋的辉煌伴随着历史的滚滚车轮渐渐淡出中国的历史舞台,渐渐沉寂。

  石屋村隶属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,距离城区只有4公里。沿着一条水泥路,车子在橡胶林中穿行,冬日暖阳透过橡胶林投下斑驳的影子,映在车窗上,恍惚如昨。

  路的尽头,便是石屋村委会的所在地,村委会的办公室还是胡松年代所留下的,墙上正中央的五角星一看便知道是当时的印迹。

  在石屋村支书范国文的带领下,记者游览了该村中央广场上胡松纪念馆、中国村官精神馆等宜人风光,肆意享受着美丽乡村带来的惬意感和舒适感,这些带有浓郁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格的建筑不禁让人有“穿越”时光之感。

  村委会办公室两边,是十来栋一字排开的二层小楼,范国文告诉记者:“这些小楼也是当年留下的。”

  富有“穿越感”的石屋村在四十多年前因“农业学大寨”而出名,是个老模范先进村。该村创业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,当时的石屋大队党支部书记胡松带领农民开山造田、兴修水利,实现农田灌溉的基本保障,富有“穿越感”的石屋村在四十多年前因“农业学大寨”而出名,是个老模范先进村。

  石屋名字的由来,是源于很早以前,石屋人想告别茅屋,住上石头做的屋子,于是把村名命为石屋,石屋人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实现了这个愿望,石屋的每个村子都盖上了统一的二层楼。

  石屋村的创业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,辉煌于七十年代。创业伊始,石屋村党支部仅有3名党员,在村支部书记胡松的带领下,村民发扬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改造山河”的精神,开辟了117座山头,大面积种上橡胶。七十年代开始,石屋大队的发展步入快速度。大队建起了医院、敬老院、教学大楼,实行了公费医疗,老人有养老金,小孩免费上学。有了自己的电影队,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免费看电影。

  修建了大型的橡胶加工厂、现代化的粮食加工厂、先进的养猪场;组建了大队汽车队、拖拉机队、农械厂、农科所;修建了大队招待所、大礼堂、办公楼、大餐厅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石屋的万元户不计其数。

  石屋村老干部钟顺群告诉记者,在胡松的带领下,村民发扬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改造山河”的精神,到1963年相继开发荒山117座,开荒造田6500多亩,全村耕种面积扩展到16000多亩。至1964年,石屋除热带作物园和水果园以外,还办起了烟胶厂、淀粉加工厂、发电厂、石灰窑,购买了拖拉机和汽车,还有电动打谷机和碾米机。周恩来总理到儋县视察时说“石屋是广东学大寨的好榜样”,从此“北有大寨、南有石屋”成为石屋响当当的名片。在石屋最辉煌的七十年代,村大队集体存款达到了100万元,存粮100万斤,这就是当年全国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“石屋双百万”。

  看今朝再创辉煌

  岁月流转,时代变迁,伴随着改革开放,中国城乡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。如今,石屋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,曾经的战天斗地豪情延续为发展特色经济的激情,昔日的老典型再创新的辉煌。2016年11月20日,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海南省第一批40个美丽乡村名单,石屋村获评为三星级美丽乡村,2017年1月,在国家住建部发文公布的全国14个省区第一批绿色村庄名单中,石屋村成功入选。

  现任石屋村党支部书记范国文介绍,如今石屋正在建设生态经济产业带,通过全域旅游打造“红色石屋、人文石屋、生态石屋、宜居石屋、观光石屋”。

  走进石屋村,犹在画中游。错落有致的古风亭子、干净整洁的村道、花香四溢的村中公园、玩耍嬉戏的孩童,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新画面……金秋时节的那大镇石屋村,呈现在眼帘的是一派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。近年来,石屋村立足深挖本土优势资源,因村制宜,打响了农耕、旅游、特色农产品、历史文化等品牌,以整治乡村环境卫生为切入点、以实施“百村十个一”工程为着力点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眼点,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,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人居环境。

  今年6月3日,海南省儋州一个由83个自然村庄组成的“农业公园”揭牌,石屋在其范围内。按照功能分工,这里以建设艰苦创业和中国村官精神体验基地为特色,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旅游新亮点。

  在村中央广场上,胡松纪念馆、中国村官精神馆、中国农村博物馆相邻而立,石屋已成为海南省红色教育重要基地,每年吸引数万游客。“特别佩服老一辈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,这是年轻人应该学习的。”石屋村互联网站长李秋锦说,年轻人要借助科技平台发展经济。

  如今的石屋村“变”中保存着“不变”,村规民约清晰写明要发扬胡松精神,乐于助人,扶贫帮困,弘扬正气,勤劳致富奔小康。

  正在此间参观的石屋小学教师宋剑威说,岁月流转,时代变迁,不忘初心,方能继续前进。在石屋,感受老一辈的情怀,提醒自己别忘记来时的路。

  观光旅游业也成为石屋村的重要产业。范国文说,在村庄发展规划上,融入了包括乡愁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元素:发挥生态文化优势,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,大力发展特色农业、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。

  据介绍,石屋村借助良好环境,大力发展生态经济:把村庄附近一千亩农田打造成观光旅游区,种植蜜柚1000亩,打造“胡松牌”蜜柚产业;种植玫瑰等花卉产业基地300亩;种植有机蔬菜300亩,推行社区支持农业模式,培育有机蔬菜品牌;复兴传统手工艺食品,培育石屋擂茶等品牌;培养林下种植大户,实行立体发展;以“互联网+”构建现代营销体系。
“既可以帮助农民卖农产品,也可以买进生活品。”石屋村“互联网+”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李秋锦说,特色农业结合互联网,让石屋蜜柚、玫瑰、杨梅酒等产品有了更广阔舞台,如今每月都有几批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。如今,石屋村村民们,靠着特色乡村农业发展模式,走上了致富的道路。( 记者王敏权见习记者何万常实习生洪文妍编辑李晓晖)

  
中国村官精神馆

  
胡松纪念馆

  
图为村中景观

  
图为村中景观

  
靓丽整洁的石屋村村道
图片均由记者黎有科何文兴摄

责任编辑:汪诗娴
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