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 04 月 20 日 星期六
新闻搜索:
您当前的位置 : 南海网  >  儋州新闻网  >  儋州新闻

儋州土糖“熬”出乡村振兴路

南海网 http://www.hinews.cn 时间:2019-04-16 23:02 来源:南海网 作者:李绍远

  南海网、南海网客户端儋州4月16日消息 (南海网见习记者 李绍远)“白马井镇学兰村委会依托土糖项目打造美丽乡村游,建设以土糖为主题的甘蔗种植基地和制糖体验场所,让农户从中获取收入。”儋州市白马井镇党委委员陈琦说,今年学兰村委会将围绕“一村一品”的发展定位,以“吴氏糖寮”传统土糖为产业支撑,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集传统制糖技艺体验、乡村骑行等为一体的土糖产业村,带动周边更多群众增收,走出乡村振兴之路。

  在吴氏糖寮制糖基地里,工作人员在整理制成方形的土糖。南海网见习记者 李绍远 摄

  从小作坊到大基地

  上世纪90年代,土糖技艺传承人吴小健被推选为学兰村党支部书记,考虑到孩子学业,他辞去书记职务,离开家乡到儋州那大城区务工,靠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。儿子、女儿长大后也有了不错的工作,女婿姜龙吉在上海开设一家小公司。

  故土难离,党恩难忘。2013年底,吴小健为了不让祖传的传统制糖技艺消逝,毅然带着儿子、女儿和女婿返回老家学兰村委会学村一队丰头地筹建吴氏糖寮。制糖早期,因糖不易保存,近70%的土糖发生霉变,售出产品全部召回,直接经济损失10多万元。

  但吴小健并不气馁,用一年的时间研究改进了工艺和保存方法,土糖的霉变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,口感品质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。2016年2月份,“吴氏糖寮”被儋州市政府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同年11月,吴小健成立了海南忆家食品有限公司,让儋州土糖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

  创业伊始,困难重重。吴小健的女儿吴少玉回忆说,2016年10月份,“电母”“莎莉嘉” 两个台风相继来袭,熬糖炉、制糖模具被毁,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。由于资金紧缺,她和丈夫姜龙吉决定卖掉在上海的房子,筹钱用于重建糖寮。

  从个体户到帮扶龙头企业

  儋州土糖产业的发展,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。记者了解到,从2016年11月份开始,儋州市委组织部、白马井镇党委及学兰村委会包点干部积极为糖寮找出路、谋发展,整合调动多方社会资源给予帮扶;至2017年1月份,重建投产的糖寮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传统土糖作坊,3月份,糖寮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(土法制糖技艺)。

  致富不忘乡里人。2017年儋州市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,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或入股产业,发展产业脱贫摘帽。对此,吴小健主动与白马井镇政府达成贫困户帮扶意向,在镇党委的帮扶下,糖寮基地成为了白马井镇党建促扶贫产业示范点;9月份,吴小健的公司与白马井镇政府签订贫困户帮扶协议,以传统土糖产业短期投资“保底收益+年度分红”的模式,带动贫困户一起发展产业,一起脱贫致富。

  目前,土糖产业共帮扶了贫困户223户,已经连续两年给贫困户分红,今年8月底,每户贫困户还能领到3500元的分红。此外,该公司还提供了60个就业岗位,让周边群众和贫困户到糖寮基地务工,每月可获得2000元以上的薪资收入。

  市民在挑选包装好的土糖产品。 南海网见习记者 李绍远 摄

  土糖产业走出乡村振兴路

  今年,在白马井镇党委的支持和帮扶干部及驻村振兴工作队的共同筹划下,学兰村委会有了新的规划:今年将围绕“一村一品”发展定位,以“吴氏糖寮”传统土糖为产业支撑,用5年时间打造成集传统制糖技艺体验、乡村骑行、特色田果园、休闲农庄、主题民宿、亲子乐园和有机甘蔗基地为一体的土糖产业村。

  “‘吴氏糖寮’传统土糖产业示范点内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、党员技能培训中心、传统制糖技艺体验作坊等设施,吸引游客到学兰村游玩观光,形成乡村游产业。”陈琦说,只有调动一切资源,打造土糖产业村,才能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,提升村民收入水平,进一步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。

  学兰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青海告诉记者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摆脱贫困是前提。今年要推进学兰村“五星级”美丽乡村项目落地,围绕土糖做好产业支撑文章,以“吴氏糖寮”为“一村一品”的发展定位,结合“五星级”美丽乡村项目建设,把学兰村打造成乡村文化、旅游体验一体化的土糖产业村。

责任编辑:章慧
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